|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沅江市志(1986~2004)总述

沅江市志(1986~2004)总述

关键词:沅江市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沅江市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yuanjing.ccoo.cn
  • 感谢 yuanj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63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沅江市志(1986~2004)总述


沅江市位于有“天然湿地”之称的湘北湖滨,因沅水从市境白沙河口注入洞庭湖,故以“沅水所归宿之地”而得名。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郡,领药山、重华二县,均沅江县域。隋开皇初改安乐县,十八年(598),又改沅江;唐乾宁中(894~897)改乔江,宋乾德元年(963)复名沅江县,后历代相沿。1949年8月,沅江县解放后隶属益阳专区,1952年11月隶属常德专区,1962年12月复属益阳专区。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1988]37号文件批复沅江县改为沅江市。

沅江市地处北纬28°42′26″~29°11′17″,东经112°14′37″~112°56′20″。全市总面积202017平方公里,湖洲、水面15405万亩,占总面积的5084%。耕地8070万亩,占总面积的2663%。全市总人口2004年为712530人,其中男性366860人,占5149%,女性345670人,占4851%。199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工作的决定,沅江市分别与四周接壤的资阳、湘阴、汨罗、岳阳、南县、汉寿等县、市、区勘定边界线共2805公里,并设置了界桩。2004年,全市有11个镇、10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场、4个芦苇场;426个村委会、35个社区居委会。市治设山巷口办事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185平方公里。1997~2004年间,琼湖路等16条街道临街面新建有6~7层商住楼5496间,建筑面积18238万平方米;城区新建和改造水泥路47条,全长4422公里。省道南迎线(代号S204)贯穿市区南北,通往益阳、长沙、南县等地;2003年在此线西侧动工修建的沅益一级公路已竣工通车,南接长石铁路和长常高速公路,北连市境南北交汇点的白沙大桥和茅草街大桥。全市已达4级以上技术标准的通村公路,2004年已有769337公里,为1979年的85倍。水路通过洞庭湖,可直通长江。位居长江三口(藕池、太平、松滋)进洪和湘、资、沅、澧四水径流必经之处的沅江市,其港口吞吐量在百万吨以上;增大了开放度和外向度的千吨级货港及水陆交通网络,使全市所具有的环洞庭湖物流中心的作用日益显现。

沅江市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地势西高东低,北为冲积平原堤垸区,海拔26米以上,西部为丘陵;西南地势低洼,有万子湖、东南湖等,东北水陆相间,多沼泽和浅滩地,漉湖位其间,境内有草尾河、蒿竹河、白沙长河等。全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913小时(1955~2004年平均,下同);雨水丰沛,历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371毫米;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为17℃,无霜期277天;雾日多,风力大,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1971~2000年平均,下同),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3021毫米,城区历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从典型年份降雨量来看,每年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70%以上。重大气候事件以1996年为最,是年7月8~17日,10天内连续降水3762毫米,加上外洪,造成全市除大通湖垸外,城区及共双茶、新胜、永胜等垸先后漫溃,35万人受灾,损失巨大,后经全力抗灾,疏通洪道,加固堤防,使全市在1998年长达87天超危险水位的汛期中经受了38次洪峰冲击而安全度汛。

与气候地理条件有关,沅江市土壤依其成土母质、成土条件、利用方式和属性,可划分为4个土类,即水稻土、潮土、红壤土和紫色土,9个亚类,16个土属,103个土种。全市耕地有8070万亩,园地、林地246万亩。据土样测定,“宜农地”质地良好,土体内不良土层较少,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中等,作物生长稳健,适种性广,种苗易于更新。由于日照时数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故稻、麻等植物的光能利用率能达到25~5%;年雨日和年雨量,在全市范围内也能满足作物生长期的雨量要求。2004年,全市农产品优质比率已持续上升,其中水稻优质率为875%,苎麻83%,油菜100%,棉花100%,橘子60%。优质品种如早稻“舟优903”、晚稻“金优桂99”和湘苎2号、中苎1号、湘杂棉2号、油研7号等已普遍推广,粮、棉、麻、油、橘五大优势产业相继融为国家优势作物产业带。沅江市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仅稻谷品种就有籼型与糯型、早熟与迟熟、高杆与矮杆等多种性状的类型。纤维洁白、既长且韧的“沅麻”,早闻名中外,其产量占全国苎麻产量的1/4,湖南省唯一的“万亩苎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也设于此。洞庭植被,在沅江市充分显现为多样化。据统计,全市有包括农作物在内的高等植物137科404属648种。林木品种62种,森林蓄积量582794立方米。除樟科、松科、杉科等大量存在外,北温带植物区系的杨柳科则是境内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防护林和防浪林的建设中,全市河滩湖洲用耐湿易长的杨树成片造林3237万亩,显示了林木在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多种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了湖乡俗谚所云“鸟无落脚树,人无遮阴处”、“用材靠国家,烧柴靠浪渣”的境况,步入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行列。2000年,国家林业局授予沅江“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称号。沅江属“两湖(鄱阳湖、洞庭湖)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有芦苇资源3175万亩,芦苇常年产量25万吨左右,芦苇品种以“荻”为主,占95%以上。沅江芦苇在1986~2004年间为中国纸业提供了397万吨优质原料。时人诗云“洛阳纸贵不须愁,明湖玉镜出新芦,好景宜秋花欲睡,苇场尽是蔡侯洲”,市境芦苇群落和71种水生植物、16科82种野生牧草充分展现了南洞庭湿地生态的自然景观。由湿生和沼生植物形成的大面积连片草地,其牧草适口性优良,鲜草产量高,每亩鲜草载畜量为825万牛单位。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草食动物养殖示范乡的沅江市北大乡,2004年养牛达4862头。为保人畜健康,全市不断加强对湖洲、湖汊血吸虫的防治,从而排除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严重障碍。

沅江市动物资源有75科324种。水生动物220种,经济鱼类114种,虾类4科9种,贝类9科48种。名盛品珍的洞庭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历史上曾作为上乘贡品。双壳类软体动物三角帆蚌和皱纹冠蚌是培育淡水珍珠的主要蚌源;珍贵稀有的中华鲟、江豚在洞庭湖高水季节也常出现。全市境内每年候鸟群集,据统计,野生鸟类有16目42科160种,其中水禽108种,占总数的68%,以鸭科和鹬科为优势种群。2002年,南洞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国际自然生态保护区”,该区现正成为观测、研究湿地鸟类的科研、游览重要场所。

沅江市生态环境优越,自然、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湖乡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和旅游观光景点主要有:万子湖千秋浃凌云塔,高33米;湖中镇江塔,外观七层,内实三层,塔名寓镇水患驯江流意;魁星楼,又名六角塔,三层六角,占地24平方米;庆云山,有千年古樟,高26米,树围53米,覆盖面378平方米,终年常绿;景星寺,近代诗僧海印圆寂于此;洞庭公园,陆地面积150亩,水面795亩,建成有游览桥、游乐场、爱湖亭等;洞庭阁,主体496平方米,为五层八方楼阁式仿古建筑,左右各建有子亭一个;安澜阁;泗湖山重华故城遗址;南宋钟相、杨幺起义军水寨子母城;赤山岛,山不高而秀,岛上曾发现有旧石器尖状器,经省考古所鉴定,距今10万年以上,另有范蠡祠遗址、蠡施冲及奇树“樟生腊”等;胭脂湖,水面16500亩,临湖的株木山村有沙滩泳场、垂钓场、“知青之家”、“农家乐”等,已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后江湖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其比赛航道采用国际通行的“阿尔巴诺系统”标准,曾承办全国赛艇锦标赛和洞庭渔火节项目等;莲花坳,地貌变迁大,湖中含岛、岛内含湖,民俗独特。与上述代表性景点相关的,是历代诗人的题咏,如李白的《游洞庭泊泗湖》、杜甫的《宿白沙驿》、王安石的《沅江李氏书屋》等等,均脍炙人口。优游南洞庭,吟诵千古名句,往往能使人进入一种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而产生出“智者乐水”的感受。


1986~2004年,沅江市委、市政府正确分析市情,形成共识与合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各种体制改革,重农兴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在加快振兴沅江经济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决策,团结实干,开拓进取,为实践“三个代表”和中共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沅江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经济强市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市委六届一次和九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得到了贯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沅江市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协调程度提高,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总体经济效益不断上升。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4999亿元,人均6846元,比1986年增长5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3亿元,比1986年增长82倍;财政收入192亿元,比1986年增长4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8亿元,比1986年增长41倍;农村居民消费人均2917元,比1990年增长2倍;城镇居民消费7303元,比1990年增长56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86~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在岗干职工人平工资收入由1029元和1167元增加到3081元和11450元,分别增长2倍、88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90年的975元和1102元增加到2917元和7303元,分别增长2倍和56倍。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分别达到465平方米和312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613元增加到3248元,相比增长43倍。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诸方面消费中,除吃、穿所占比例下降外,其他的不仅数量增加,而且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增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完善。1986年起,全县逐步实施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04年,全市有30165人参加失业保险,有40233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有24083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有16542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市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总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加工增值更多。农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69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694亿元。粮食作物面积2004年比1986年减少726%,但产量仍达到3297万吨;苎麻总产由1986年的275万吨增产到2004年544万吨,增长9782%;棉花总产由264吨增加到9049吨,增长33倍;柑橘总产由347万吨,增加到483万吨,增长3919%。全市优质棉、麻、稻制种基地和种苗工程面积累计达41万亩,两系化杂交水稻高产保纯制种工程已付诸实施,低洼地稻、鱼、麻生态工程与丘岗区果园主体生态工程均已进行,12种农产品分别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科技园已经建立。农机总动力已达到87854台,计474083千瓦;农机装配总值1224亿元,农机具拥有量和农机化服务水平在全省各县(市)中位居榜首;1999年市农机推广站被评为全国农业机械推广先进单位。全市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也有提高。2004年,猪、羊由1986年的5744万头和013万头分别增加到80万头和29万头,牛由116万头增加到368万头;家禽由24302万羽,发展到800万羽,水产品由131万吨增加到82万吨。由于水产品曾连续9年居全省首位,2004年渔业总产值达521亿元,沅江市因而成为全国百强渔业县(市)之一,被评为全省渔业和渔政管理先进市。在农业生产由生产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换过程中,全市涌现了养鸡大户771户、养鸭大户2311户,2004年蛋品产量6007吨。北大乡一饲养专业户养猪260头,年出栏226头,创产值23万元。全国十大“种粮标兵”之一的卢青年种田3700亩,年产稻谷1500多吨,收入100万元。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全市除在16个乡镇建立优质水稻、苎麻基地和在南大、双丰等乡镇发展名贵水产外,还在湖洲及垸内四旁建成了以速生杨为主的绿色产业带,《黑杨派南方型杨树造林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1986年比,2004年林业育苗由1754亩增加到13880亩,产量由403万株增加到495万株,造林由1054亩增加到453万亩。为建立芦苇稳产、高产基地,全市在1986~2004年间共投入资金6380万元,苇场上交国家和地方财政利税289亿元。此外,2004年全市乡镇企业22494家,总产值达6630亿元,从业人员76956人,出口创汇656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2848亿元,相当于1986年的126倍。乡镇工业从此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支生力军。

沅江市工业以市内自然资源为依托,主要产品有氮铵、机制纸、精干麻、农药、食品、饲料、棉麻织品、船艇、改制车等。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322亿元增长到4297亿元,增长123倍。全市有年产值过50万元以上的各类工业企业253家,比1986年增加155家;其中年产值过5000万元以上的9家。工业生产运行轨迹基本平稳,管理水平提高后,产品格局有所改变,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提高,产值开始适度地稳定增长。在全市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支持下,泰格林纸集团沅江纸业、丰源纸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过亿元以上,新开发的胶印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静电复印纸、铜版原纸、高档生活用纸等行销于北京、上海及东南亚市场。由原来的市麻纺厂改制而成的明星麻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湖南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厂家和省四大苎麻纺织企业之一,年产值12亿元。沅江市早在1991年就是省十大先进食品工业县(市)之一,洞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有辣妹子系列、橘片爽、粒粒橙等新产品,有9个产品远销俄、美、日、新加坡及港澳等地。市水运船机厂2004年制造出1200马力4000吨级散装货轮、3000吨级自装自卸船。1994年,沅江“太阳鸟”游艇获全国首届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太阳鸟”冲锋舟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列为防汛装备主要产品;系列品已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地。此外,市专用汽车制造厂曾先后开发“东风”系列自卸车、油罐车、水泥散装车、起重运输车等十余种产品;市化学厂先后有“赤蜂牌”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和“兰克牌”精制硫酸铝3个产品荣获部优;宇环实业有限公司2003年出产的双端面磨床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和省优质新产品。为了进一步实施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全市工业企业在上述基础上规模尚须扩大,内部机制尚须搞活,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已建立的工业科技园须不断完善。

沅江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当地工业和注重宏观经济的调控时有鉴于此,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先后还加强了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水利方面,1986~2004年累计完成土方221亿立方米,投入工日174亿个,建设总投资105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74亿元);除加高加固堤防外,还开河扫障,修建垸内渠道1567条,长2904公里,修渠系等建筑物4975处,建电力排灌站414处,688台,70309千瓦;1986~2004年建成安全楼706栋,面积124万平方米,建成安全台91处,面积4397万平方米。全市电力构建了以琼湖、草尾、南大为中心的三大供电网络,1994年通过安全生产达省标验收,实现了村村通电,供电户100%。2004年末,全市有35千伏变电站18座,总容量98740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5座,总容量161500千伏安;10千伏配电变压器1771台,总容量117265千伏安;2004年,全市供电总量3101424万度。其中,全市生活和商业用电达9646万度,为1986年的12倍。全市运输动力结构也不断优化,形成了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旅客周转量同时增大,营运线路增多,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已付诸实施。洞庭湖一期治理和洪道疏浚工程通过验收后,水上通道畅通无阻。城乡主次干道的扩建与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促进了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2004年全市邮路86条2487公里,函件量1439万件(国内),整期报刊定销量90534万份;宽带容量3964线,电话杆路31468杆程公里,电缆4215皮长公里,光缆421芯公里,传输端口268个2MB,所有乡镇均进入长话自动网,实现了村村通话工程和全市业务受理计算机化和办公自动系统化。“中国电信”城区固定电话用户27695户,小灵通用户13310户,乡村电话用户60475户,宽带上网用户2504户,移动公司用户总数为83994户,联通公司为4万户,铁通公司固定电话5968户,宽带上网用户625户。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全市国民经济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全民所有制经济继续发展,集体经济也有所发展,个体私营和多种合营形式的经济从少到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固定资产与存货数额等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全市资本形成总额1649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0288万元,存货增加额14663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5倍、22倍和减少286%。市场建设起步后发展迅速。1986~2004年全市建商贸市场24个,总投资16037万元,占地面积154145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43平方米。2004年全市有工商企业1318户,注册资金64003万元,从业人员14536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846户,注册资金36651万元,从业人员9014人;私营企业472户,注册资金27352万元,从业人员5522人。个体工商户9988户,从业人员19508人,拥有资金9768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沅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与全市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市委、市政府从市情出发,边调查,边研究,坚持把行政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必须抓好的大事,使这项工作从规划制定到示范实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程序,其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力度大,形式多样化,新老体制过渡平稳,管理日臻完善。在宏观管理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撤区、并乡、建镇。1995年,全市撤销9个区,将原来设置的49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并为10个乡、10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场、4个芦苇场。同时,明确定编定员程序,制定了人员精简方案;1996年,推行了公务员制度,对市直单位和乡镇进行了定员、定职、定级。到2004年,全市行政机构70个,市直党政群机构编制516名,政法机构专项编制563名,乡镇行政编制803名。全市事业单位机构650个,编制12903名。物资局、商业局、纺织局、轻化局等成建制转为集团公司,二轻局转为经济实体,档案局、广电局、老干局、体委等改为事业单位。有的机构重新改组后,合署办公,做到了管理综合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从严,使专业部门实体化,既精简了人员,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行政机构改革的深化与减员增效,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给国有企业改革注入了活力。1997年加大改革力度后,全市在增资减债、转换机制、资产重组等重点难点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试点企业首先改制为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兼并企业,政企关系有所改善,90%以上企业党组的职能作用日益增强。优化资本结构步伐加快后,兼并破产、减人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进展顺利。1998年,全市在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安置下岗职工的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并由劳动局牵头,在湘北市场建立了再就业一条街;对确实无法再就业者,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发放补贴。至2004年,全市国有工业19家企业申请破产,清产拍卖。经核算,已进入职工安置的13家,破除债务96599万元,安置职工6224人,占应安置总人数的695%。此外,“抓大放小”也已屡见成效。沅纸集团、市第一机械厂等已正式挂牌运作,“太阳鸟”游艇公司等组建工作已完成,市级重点企业也同时得到组建;国有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包括制造业、食品业、运输业、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业的股份制改革企业,90%均已盈利。与国企改革同步,农村改革进展顺利,工业镇、专业村、小康户格局逐渐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开始萌芽,产业链持续延伸。以种植、养殖和汽车运输为支柱产业的三眼塘村等被列为湖南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在流通企业改革中,粮食入库价格不变,对按定购价和保护价收粮的超储库存给予了利息费用补贴;供销系统企业走联合兼并道路,进行了重组。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完善,租金改革步伐加快,公房出售过渡平稳。1988~2004年,全市出售公房12599套,建筑面积9349万平方米,收回售房款414538万元,提租收入4232万元。职工集资建房计2300户、1992万平方米,其中个人投资金额51089万元。住房成为最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家庭后,国家安居工程已稳步实施。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制订后,其实施细则、用药目录、基金管理、定点医院均已配套确定。医保基金收支情况良好,参保面扩大,行政事业单位参保率在90%以上。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沅江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加快,出口力度加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及合同外资均有增长,洞庭湖防洪工程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项目已见成效。为进一步实现地方经济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使沅江综合实力重跻全省“十强”,全市在上述基础上尚须继续注重产业换代和经济增长模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城镇建设经营管理与发展形势还不适应的现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以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优化发展环境。

 

 

沅江市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了地方经济,加强了财源建设。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突出地位,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为沅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相应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市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在改善目标管理总体框架和目标体系、深入开展“三大创建”(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时,做到指标明确,量化合理,考核严格,奖惩到位,使目标管理突出了全局性,强化了导向性,增强了操作性。1991年,湖南省第四届县级文明建设协作研讨会在沅江现场参观;1998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沅江“文明建设先进市”称号;2002年,沅江申报省级文明城市获得通过;2003年,全市精神文明创评面达85%,在益阳市文明建设考核验收中名列第一,团山办事处、新湾镇被评为益阳市“创星”工作先进单位。思想道德和现代文明知识教育促进了城乡居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意识的增强、行业作风的建设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2000年,全市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文明建设中,还曾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模范市,并获全国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先进市称号,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百强县”(市)之一。

沅江文化工作注重从灿烂悠久、富有特色的湖乡文化中吸取养料,通过文化网络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有26个文化馆(站),有7个业余剧团和30多个业余文艺演出队常年活跃于街道、屋场。1986 ~2004年全市组队参加省、地(市)演出15次,获创作、演出、导演一等奖25个,在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获演唱二等奖1个。农村电影放映点曾发展到177个,有观众座位16100个。1994、2003年市文化馆被评为“全国标准文化馆”和“国家一级文化馆”,1997年市剧院被评为省文明剧院,市电影放映公司被评为爱国主义影片放映先进单位;2000年,沅江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文艺创作也喜获丰收,长篇小说《文天祥》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986年以来,业余作者在报刊发表作品5879件,出版专著62部,其中长篇小说10部。省级获奖作品有140多件,其中,30多件在全国获奖。诗乡《白沙洲村文化志》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沅江一中文学社也荣获中国写作学会等单位授予的“百优”、“百强”称号。市图书馆多次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和省文明图书馆,馆内藏书156178册;企业、学校乡镇图书馆(室)110多个,藏书3254万册。市新华书店2001年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其图书品种为12000种,销售总额2065万元。市博物馆藏有历代文物4000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48件;省、地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6处。全市新闻事业有新发展。2000年以来,沅江电视台每周平均增加播出时间180分钟;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9个,有线电视用户23000户;城区光接点16个,转播节目24套。农村广播1995年入户喇叭为64万只,覆盖率95%。沅江文教事业在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时,还坚持把工作重点摆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2004年,全市有小学181所,特殊儿童康复学校1所,在校学生共3844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56所,在校学生42007人。在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过程中,社会办学扩大了招生面,两所民办学校毕业生合格率有所提高。1986年,沅江市被评为全国100个基础教育先进县之一。1988年两基迎检,验收合格,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5%,残疾儿童入学率953%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94%。全国教育“双代”会精神由市委传达以后,每年定3月为“义务教育法”宣传月,同时建立了“希望工程”助学基金和“扶贫帮困”助学基金。全市普通高中有6所,在校学生13756人,沅江一中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92年,一中学生罗卫东赴芬兰参加第23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金牌奖,1996年一中学生周小平在俄罗斯参加第28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获世界总分第一名殊荣。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效益也继续提高,3所职高有学生5235人;在全省职高计算机等级考核中,沅江合格率、优秀率位居第一,职业中专在全省对口考试中平均成绩也位居第一;1986~2000年职校共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5887人。90年代,全市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各学科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了现代化远程教育资源,为此,省教委授予沅江“国家教委重点实施项目——综合课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重点实验市”称号,一中化学教师王兆虹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全市师资质量不断提高,在职教师7078人(中教4297人,小教2781人)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者6889人,其中高级238人、中级3884人、初级2767人,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724%。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2004年拨付10408万元,为1986年的135倍。

全市科技工作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发展势头良好。市级科研机构6所,乡镇农技站20个,畜牧站20个,水产站16个,检疫所3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7563人(高级730人、中级8283人、初级855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5人。1986 ~2004年经上级科技部门批准,立项16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74项,地、市级84项;获科技成果377项,其中国家级1项(三等奖),国家部委和省级49项(一等3项、二等6项、三等24项、四等16项),地市级83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5%提高到45%。全市累计繁育杂交稻种5169万公斤,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296万亩;2004年,种植良种苎麻264万亩,湘杂棉2号等良种棉花10万亩。水稻大面积增产示范科技工程和水稻全程技术服务产业化尝试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苎麻综合开发技术密集区已建立。“压把井水除铁净化装置”获国家专利,《中国农耕文化》的出版填补了该类出版物的空白,“洞庭湖管涌快速抢险器”项目荣获第19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英才奖”。全市公开和授权专利159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119件,外观设计专利23件,公开和授权专利量占申请量的803%。2002年,沅江成立全省第一个市(县)级“科普工作协调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制度。科普志愿者讲师团编印科普教材6000多套;实用技术短训班培训科技骨干达5万多人次。青少年科普创造发明成果共98项,获国家级奖400余人次;在国际中学生理科奥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7枚。在科技的带动下,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事业也加速发展,并具领先水平。全市市直卫生单位2个,市级医院3所,中心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22所,门诊网点192个,厂矿医务室40家,个体诊所37家,村卫生室424家。市卫生系统干职工214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12人,正高级职务人员3人,副高51人,中级(主治医、护师)431人,初级1327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收费、卫生扶贫等配套改革已经实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开展,合作医疗试点逐步推广。2004年医院门诊9035万人次,住院治疗26223人次,市医疗业务收入6909万元;市属企业劳动卫生监测覆盖率100%,预防保健工作加强,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9年以来,血防查螺面积16505万亩次,查病18943万人次,治疗17479万人次,其中晚血病人治疗16183人次。市人民医院先后获“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百姓放心医院”称号,《高压氧治疗皮质盲两例成功报告》获国际“医学论文成就金像奖”。全市获省卫生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省级医学论文501篇、国家级论文232篇。全市有动植物药材93种,233属,计314个品种;列为全国重点品种和常用大宗品种的中药材122种,总藏量2894吨。为规范医药市场管理,全市对590家基层医药卫生单位用药情况进行了检查,2002~2004年查处境内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913件,其中适用一般程序案89件,适用简易程序案824件,移送公安案件1起。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体育活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1990年,沅江市由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6年又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复查优秀单位,1998年获全国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市三中曾被评为全国重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一中、电力局、赤山监狱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86~2004年全市在全国体育比赛中获金牌5枚、银牌1枚;在省运会上获金牌63枚、银牌47枚、铜牌43枚;向省以上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28人。2002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和省九运会皮划艇、赛艇比赛在沅江举行,中南协作区暨湖南老年人钓鱼邀请赛和湖南省青少年、儿童游泳赛也曾在此举行。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试点市建设,市政府于1991年还建立了万子湖鸟类自然保护区,1997年由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湖南省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1986~2004年全市还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954232万元和废气、废水治理设施96套,关闭了5家小纸厂和7家严重污染企业,并责令15家有排污问题的企业限期治理;“城区烟尘控制规划”、“市水域功能区划”、“市环境噪声控制区划”和“市突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均已初步实施;超标排污费累计征收1869万元,治理污染项目已达291个,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48起,受理群众投诉366起,调处污染纠纷358起。在不断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管理体系时,全市再接再厉,力求“三废”排放量、大气污染明显改观。

沅江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决策和法制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市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打击暴力犯罪、涉毒犯罪及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与流氓恶势力,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化解了不稳定因素。1986~2004年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682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8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315名;破获涉毒案件3990起,抓获涉毒人员2654名,其中贩毒人员393名,强制戒毒1423人次;交警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万多起,消防部门扑灭火灾、化学灾害多起;2004年查处赌案224起,查出参赌人473名,捣毁赌窝162个;此外,对邪教“法轮功”、“门徒会”均及时进行了打击处理。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贿、挪用公款、偷税骗税犯罪案件582件,其中大要案177件,侦查终结的506件,向法院起诉的242件,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095万元;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101件,157人,其中大要案19件,49人,向法院起诉40件,66人;批捕或决定逮捕4192人,其中重大案犯1142人,追捕漏犯120人。1998年,全市召开依法治市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作出《关于创建治安模范市的决定》,进一步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2001年在中宣部、全国普法办、司法部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沅江市被评为1996~2000年“三五”普法全国先进县(市)。沅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依法治市,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同时不断探索预防腐败的机制,加强了纪检、督查制度建设,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继1998年全市反腐工作会议后,“市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已列为常设机构,“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领导小组”也选派了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联系群众的党内外人士担任特邀监察员,并加大了专职人员的交流力度。2004年8月,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以超常跨越的发展思路统一全市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新的机遇开拓进取,富一方群众,兴一方事业,保一方平安,从而更好地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显示了新形势下全市的创业热情与和谐动力。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